×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文物赏析——清雍正仿哥釉贯耳瓶

查看内容

文物赏析——清雍正仿哥釉贯耳瓶

2023-6-25 16:28| 发布者: bwg8866| 查看: 48| 评论: 0

    清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是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定,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制瓷工艺在继承康熙朝工艺基础上有了许多创新与提高,一般将雍正时期生产的瓷器称为“年窑”,主要指清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瓷器,因雍正四年,年希尧以督理淮安板闸关,兼管镇厂窑务,故名年窑。《景德镇陶录》中记载“年窑,厂器也,督理淮安板闸年希尧管镇厂窑务,选料奉造,极其精雅。“”琢器多卵色,圆类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同时经故宫博物院收藏实物与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时作《陶成纪事碑》中所做描述对比,从中可见雍正时期传世品中仿古瓷占据重要比重。


 

清 雍正

(1722—1735)

仿哥釉贯耳瓶

高48cm 口径16*19cm

 

    此件贯耳瓶方口,唇沿,直颈,整齐呈扁方形,肩部置方形贯耳,腹部最大直径下移至近胫部,下置长方形微微外撇圈足。通体施哥釉,釉面细腻、肥润。上腹部饰一周弦纹,别致之处在于与贯耳平行的一周施以酱釉,在一周酱釉内饰刻饕餮纹作为装饰,与清雅素净的哥釉相互映衬,更显其庄重与高雅。底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


贯耳瓶

 

    贯耳瓶也称穿带瓶,是古代工匠烧制的瓷瓶之一。流行于中国宋代。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穿带之制有方有圆,方者如前条所述,远着大体似天球而左右两耳可以穿带,则方圆悉同也(耳与口之孔同一平行视线,与寻常垂双耳者异)此制仿古礼投壶之壶又有足际两横孔仍于孔内挂釉者亦名穿带皆纯色釉,多概系官窑甚少客货也。”


 

哥 釉

 

    哥釉一般指哥窑,即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釉面开片纹为主要特征,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开片纹即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文线相互交织切割形成的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片状纹,亦称“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宋代哥窑瓷土含铁量极高,经烧纸后瓷器胚体呈紫黑铁色,在器底没有涂釉的部位呈现出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鉴定宋代哥窑釉瓷器的重要依据。由于宋代哥釉瓷釉色宝光内蕴,莹润如酥,片纹多种多样,细致精美,故后代均有仿制,特别是到了清代,出现了仿制哥釉瓷的高潮,清雍正朝仿哥釉瓷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纹 饰

 

 

“弦纹”

 

    弦纹是古代陶器及青铜器装饰纹样之一。纹样是刻划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是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普遍流行。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分为细弦纹和粗弦纹两种,细弦纹像一条细长的带子平缚于陶器之上;粗弦纹作宽带状,中间呈凹槽状,犹如板瓦,亦称瓦纹,两种纹饰有的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有时弦纹与其它纹饰配合使用。

 

    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名,首先采用饕餮纹这个名称的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说文解字》释其为:“饕,乃贪嗜财货饮食之意。贪食每较贪财为甚,以食盖财,故从食。餮,为大张其口以人财货纳饮食,故从飧声。” 虽然饕餮纹大多铸于青铜器,但玉器、瓷器等上也有不少饕餮纹,是以仿古瓷玉器纹饰之一

来源:辽宁省文物总店

新闻资讯News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Contact
地 址:白沙县牙叉镇滨河北路63号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三楼白沙县民
族博物馆
邮 编:572800 咨询热线:27722085 服务投拆:27722085 传 真:0898-27722085 邮 箱:bsxbwg@163.com
博物馆
展馆小林 展馆小新 展馆小爱 展馆小敏 二微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