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才有“一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 “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秋来”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贰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生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习俗 祭祀土地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洗秋澡 立秋这天,还有洗秋澡习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为立秋之后还会热上一段时间,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还会存在。 悬秤称 人清朝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若体重减轻便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清红玛瑙蝉形佩饰 红玛瑙,作为自然界中一种色彩鲜艳、质地温润的宝石,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清代时期,随着采矿技术和加工技艺的提升,红玛瑙的开采与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立秋三候“寒蝉鸣”,此件清红玛瑙蝉形佩饰,选材上乘,色泽鲜艳如血,光泽温润如玉,展现了大自然赋予的独特美感。红玛瑙的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热情与尊贵的象征,为佩饰增添了几分尊贵与高雅的气息。 中华民国烧兰花旅行秤 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清雅与淡泊名利,将兰花图案融入旅行秤中,富有故事与情怀。“烧兰花”作为一种独特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其细腻的线条、淡雅的色彩,深受当时文人雅士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中华民国烧兰花旅行秤,通常选用轻便且坚固的材质作为秤体,如铜或铁质框架,配以精致的陶瓷秤盘,秤盘上绘制着羽羽如生的兰花图案,既方便携带,又不失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旅人旅途中秤重物品的需求,又增加了旅途的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