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将尽,处暑至。2024年8月22日22时55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反映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意为终止,处暑者,“出暑”也。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但南方地区“秋老虎”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各地的农作物开始成熟,丰收在望。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 一候鹰乃祭鸟 】秋高气爽,利于老鹰捕猎,可供捕食的鸟类数量很多,鹰把捕到的猎物摆放在地上,如同陈列祭祀。 【 二候天地始肃 】万物进入初秋,逐渐开始凋零,表现最明显的便是枫叶变红。 【 三候禾乃登 】庄稼开始成熟,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禾”指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 盛夏转秋,天朗云柔渐有新凉,瓜果飘香今日处暑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物里的秋天
清王曰叟葡萄屏条纸本,屏条,8幅,每幅高131、宽34.3厘米。图中画一架葡萄,老干蟠曲,蓬勃的葡萄叶间果实累累。墨色浓淡适宜,气势磅礴,灵动自然,杂而不乱。钤印“用之则行”(朱文)、“海淀钓徒”(朱文)。王曰叟,清代画家,生平不详,以善画葡萄著称,他画的葡萄被称为“王葡萄”,为青州古代艺术史上的“青州三绝”(冯竹、冀雁、王葡萄)之一。冯竹指的是冯起震画的墨竹,冀雁指的是冀旭画的芦雁。“葡萄何来自西极,枝蔓连云引千尺。”葡萄,在我国古代亦称“蒲陶”“蒲桃”“蒲萄”等,是标准的殊方之物。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见到大宛国 “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于是将葡萄和苜蓿种子带回中原。唐代诗人鲍防在《杂感》一诗中曾写道:“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这一场景描述的就是西汉这一段佳话。三国魏文帝也曾称赞葡萄:“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后来,葡萄逐渐走进寻常人家的生活,极大丰富了中原人的饮食文化。葡萄的寓意在不同文化传统中各具特色,但都与丰收、幸福、团结和友谊等积极向上的主题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