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有“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的记载。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其风俗来源于祭月,逐渐从庄重的祭祀演变成欢快的娱乐活动。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行于唐,到了宋代逐渐形成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至明清时成为我国重要的节日之一。
中秋清供 民国 上海“人间八月秋 ”彩印年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中秋节,人们于庭院中月出方向设香案,陈列月饼、西瓜、南瓜、石榴、苹果、红枣、花生、柚子、葡萄等时鲜,又取鲜花盆景或瓶插桂花、木芙蓉、菊花、紫薇花、鸡冠花等时令花卉以资点缀,烘染节日氛围,谓之“中秋清供”。 中秋清供之果饼必圆,月饼、柚子、苹果等皆为圆状,取团团圆圆之意;而石榴、南瓜等内含多子,取多子多福之意。月饼,亦称“团圆饼”,饼上模印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蟾宫折桂等神话图案及团圆富贵、月圆花好、喜庆祥和等吉瑞字样。 依照中秋传统习俗,桌案上通常会陈供特大月饼,供月、拜月完毕,将大而圆的月饼切分若干,全家人合食一饼,名曰“吃团圆饼”,寓意和美团圆。
中秋玩月
拜 月 民国 上海“貂蝉拜月”彩印年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藏 中国自古就有“秋夕月”的祭月活动,唐朝女子月初拜新月已是习尚,宋代八月十五拜月渐成仪式,至明清中秋行祭月之礼蔚成风气。明末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此为祭月之礼。 近代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提到中秋“斋月即用月饼、香斗置庭前案上,并陈果品,燃香烛,妇孺辈咸对月跪拜”。古时中秋拜月通常妇孺先拜,男人后拜,或女人拜而男人不拜,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中秋拜月之俗,从诸多古今中秋题材的绘画作品中亦能找到根据。拜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民间祭礼之一,寄托了人们祈求福佑、渴望团圆、企盼团聚、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愿景。
赏 月 民国 玉雕葡萄摆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中华全国风俗志》载:“(中秋)坐明月之下,谈话、说笑、唱歌、食果饼,并有设筵夜宴者,至深夜月落,才各散去,名曰赏月。”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行于唐宋,而明清更具规模。唐代欧阳詹在《玩月诗序》阐述:“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大寒,夏则蒸云大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乎玩。”其意表示月可赏玩,但寒冬、酷夏皆不适宜,三秋之时,天高气爽,云淡风轻,而“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况埃壒不流,大空悠悠,婵娟裴回,桂华上浮”,故中秋“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堪称赏月最佳时。 步 月 南宋 陈清波 瑶台步月图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之夜于月光下出游,谓之步月,亦称走月。清代顾禄《清嘉录·走月亮》记:“(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中秋是日,于皎洁的月光下,妇女身着华美的服饰,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或游走街市,或漫步平野,或泛舟江河,或登步高楼,总归移步观赏华月,谈笑风生。中华大地自古各域设有名曰望月楼、赏月阁、玩月桥、朝月楼、观月台等建筑,即为游人“步月”时提供了赏月之所、观月之地。
追 月
民国 衔芝铜兔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中秋翌夜(八月十六)再宴饮赏月,曰“追月”。《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广州地区“追月之宴,有于珠江之滨,雇河道船畅饮者。船宏大,陈设精美,调制肴馔,每有独到之妙”。此外,蒙古族也有中秋“追月”的习俗。在中秋之夜,蒙古族人要跨上骏马,在皓月下驰骋于辽阔的草原上追寻“月神”,以祈月亮护佑。月亮东升西落,蒙古族同胞自东朝西放马奔驰“追月”,直至月亮西下。
中秋赏桂 明 唐寅《嫦娥执桂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秋花固然有万种,而中秋赏花首推桂花。桂花型小,花瓣为四,为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每腋内有花多朵,往往先闻桂香,遂觅其花。桂花虽无春之牡丹、夏之芙蓉的妍美姿色,然作为中秋时节最好的花卉,绝对当之无愧。 月中有桂,是自古以来的神化传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圆月如霜,有仙桂兮,宛在中央”,“莫以天下桂,皆为月中物”。中秋之夜,人们可观天心月圆,可察秋桂浓香,桂与月共同点染了中秋佳节的美好气氛。
中秋吃蟹 明 徐渭《黄甲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每年的中秋之际,正是螃蟹黄满膏肥之时。擅吃的民族自然不会错过,古人在中秋吃蟹也讲究颇多。 尤其是《红楼梦》里对中秋食蟹的描述:螃蟹性寒,须以热性的酒、姜来配,方不伤身。王熙凤在给贾母、宝玉剥蟹肉时,就命人“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贾母吃罢,嘱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了。”又嘱咐湘云、宝钗:“你两个也别多吃.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每一件文物都体现着人们对中秋文化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风俗习惯也许几经更改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永远也不会改变在此,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团圆!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