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微信公众号

昨天,白沙上演跳舞“捉鬼”,中国舞蹈家为何现场观看?

查看内容

昨天,白沙上演跳舞“捉鬼”,中国舞蹈家为何现场观看?

2017-4-4 17:13| 发布者: bwg8866| 查看: 350| 评论: 0

 原来是中国舞蹈家跟着老古舞学创作


“几个戴着鬼怪、兽头面具的人穿梭在迷魂阵中,一些身着黎族服装的男女跳着舞蹈,带着道士、‘佛祖’紧跟其后。这是刚刚发生在白沙细水乡‘跳舞捉鬼’的一幕。”2月23日下午三点多,白沙在线小编接到网友的报料称,“跳舞捉鬼”现场,竟然吸引了一些外地游客驻足观看。



接到报料后,小编驱车来到位于细水乡的“跳舞捉鬼”现场发现,原来这里村民正在表演一场老古舞,中国舞蹈家协会采风团的舞蹈家、编导正在海南省歌舞团、白沙文化馆、白沙歌舞团领导带班的陪同下看的入神。


在老古舞表演现场,白沙在线小编发现上千平方的舞台上插着数百条竹子,乍看杂乱无章,但仔细观察却能发现每根竹子间都以草绳相连,一根根细竹间,留出了一条条宛如迷宫的小径。而竹子均是一人多高,似“八卦阵”,在每根竹子上还插着点燃的香,在竹阵旁边,场地三处分别倒放着数个舂臼,舂臼上放着装米的瓷碗并插着香、大米、鸡蛋和祭祀灵牌。另外,在竹阵正前方,有一个两米多高,上插小红旗的祭祀灵台,祭祀台旁边支着木架,挂着锣鼓,乐器队的演员正在卖力的敲打鼓劲,舞台中央,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人正在卖力的表演。

在舞蹈场,一些身着黎族服装的男女,和扮鬼、扮鹿,扮猎人、扮佛祖的角色混迹一起,在偌大的舞场中穿梭,游走。一些舞蹈家正在旁边扭动着身躯,模仿者演员们舞动的身姿。   

 “因为我们的老古舞,有很多丰富而古老的舞蹈艺术成分,已经成为舞蹈家、编导们创作舞蹈的素材。”白沙细水乡一位村民告诉小编说,老古舞中的角色基本来源生活,舞蹈的方式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有参与表演的演员都是细水乡的村民,表演中演员们一律身着黎族传统服饰和道士、佛祖服饰,迈着轻松的舞步,演绎整个狩猎、捉鬼、祈求仙佛保佑的场景。


据中国舞蹈协会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李甲芹介绍,这是中国舞蹈协会第二次组织舞蹈艺术家及编导到海南采集民族舞蹈素材,因为去年在海南东线采集效果非常好,所以这次特意到海南西线采集一些黎族和汉族非遗的传统舞蹈文化。李副书记说:“我们本次组织舞蹈家及编导们到白沙采集的目的是,希望艺术家们回去后将这些老古舞素材揉入到自己今后的创作当中,创作出更多较接地气,符合咱们民族文化观、时代以及老百姓审美心理的民族文化作品。”

李副书记表示,本次到白沙采集更为深刻,舞蹈家们与白沙百姓的这种互动,和白沙老古舞表演者给人的那种激情,以及舞蹈家们能够放下身段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坐在一起互相切磋,互相交流,互动,这样的效果非常好。今天能够看到白沙老古舞对大家的冲击非常大,这样原生态的舞蹈现在很难看到,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感谢当地人能够完好的传承下来。


据了解,老古舞,是黎族地区一项十分古老的舞蹈,场面宏大、奇特、壮观。老古舞,也称“闯坎”,意为祭祀祖先时跳老古舞。老古舞源于黎族原始社会的祖先崇拜。过去古代黎族人患病做恶梦或有不吉利之事发生都要“告祖先”,祈求祖先或仙人、佛祖保佑平安除灾解难。如果族人中没有发生特别事故,也要每三年举行一次“告祖先”,跳老古舞活动祭祀先辈。解放前,老古舞在白沙的细水乡、元门乡、白沙镇、牙叉镇和相邻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乡村,都可见到,后来,仅在细水乡有遗存。2011523日,老古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宏宇)









新闻资讯News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Contact
地 址:白沙县牙叉镇滨河北路63号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三楼白沙县民
族博物馆
邮 编:572800 咨询热线:27722085 服务投拆:27722085 传 真:0898-27722085 邮 箱:bsxbwg@163.com
博物馆
展馆小林 展馆小新 展馆小爱 展馆小敏 二微码
返回顶部